近日,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《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(2021)》显示,2020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约为33773亿元,同比增长约2.9%;考虑到2021年宏观经济可能出现的强劲复苏,预计今年增速将有较大回升,有望达到10%至15%;未来五年,中国共享经济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0%以上。
今年春节就地过年,根据青桔、哈啰等共享单车平台发布的数据,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使用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。
共享经济被资本热捧时,什么都可以拿来“共享”,街头的公交站、小区门口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、共享汽车,商户里的共享充电宝,还有车站、写字楼附近的共享雨伞等。
曾在2018年 ,哈啰出行CEO杨磊在出席公开活动时算过一笔账:哈啰单车每日每台车运维成本3毛多钱,折旧成本在6毛钱,而单车日均收入已突破1元钱了。因此单车业务盈利是完全可以做到的。以此计算,每台共享单车只要每日被骑行一次以上,在提高单次使用收费和推行“畅骑卡“模式的背景下,盈利并非难事。
然而,共享单车是一门需要投放规模的生意,对三大巨头来说,难点不在运营、资金和产能,而是各地政府分发的合规配额十分有限,投放规模上不去就难以形成盈利。
2019年电动车“新国标”正式执行后各地对电单车的管制逐步解绑,为解决3至10公里中短途出行痛点,技术的更新应用使得共享电单车的潜力空间也得到了进一步释放,预计2025年共享电单车投放车辆或将超过800万辆,2019年到2025年的复合增长率或将达到41%。
业内人士认为,纯“烧钱”从来不该是健康的商业模式,一个行业里大部分企业采取这样的模式,对行业的危害性极大。如今,共享单车,共享充电宝开始走出有自身原动力的商业模式,这样的共享经济才能健康、持久。